預見2022:《2022年中國汽車整車制造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現狀、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等)
汽車整車制造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比亞迪(002594)、吉利控股(00175.HK)、上汽集團(600104)、廣汽集團(601238)、北汽藍谷(600733)、長安汽車(000625)等
本文核心數據:全球汽車產銷量、中國汽車產銷量、中國汽車整車制造行業集中度、區域汽車產量、車企營業收入等
行業概況
1、定義
從廣義上來說,汽車整車制造即生產出完整的、可行駛的汽車的過程;從國民經濟分類中來看,本文中的汽車整車制造行業是指由傳統燃料動力裝置驅動,具有四個以上車輪的非軌道、無架線的車輛,并主要用于載送人員和(或)貨物、牽引輸送人員和(或)貨物的車輛制造,其中包含汽柴油車整車制造和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
其中,新能源汽車主要可分為燃料電池汽車、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車。
2、產業鏈剖析:產業鏈涉及行業較多
汽車制造和生產從汽車軟硬件的制造和運輸、汽車整車制造和運輸,到購車和后市場服務環節的整個過程中,汽車物流貫穿著整個汽車產業的產業鏈。
從汽車產業的上游來看,主要是汽車軟硬件的開發和制造,主要可分為汽車硬件、汽車電子;中游主要是汽車整車制造,其涉及到汽車的設計,例如汽車材料的使用設計、內飾設計等等;汽車產業的下游主要可分為購車環節和后市場服務,主要服務于購買和使用車的用戶。
行業發展歷程:新能源和智能汽車正蓬勃發展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汽車工業就擺在國家層面政策上,汽車行業也被視為國家支柱性行業。1949-1989年,中國借助“外力”打造汽車整車制造行業的堅實基礎,通過與蘇聯合作開啟了中國汽車整車制造工業之旅,又與意圖進入中國市場的外企通過合資的方式推動中國汽車工業邁向更高臺階。1990-2009年,自中外合資車企如火如荼開拓中國市場起,中國汽車整車制造進入到快速發展的時期;與此同時,中國正式加入WTO,這意味著中國汽車市場對外開放,趨于國際化,愈發多的境外車企進入到中國汽車市場;不僅如此,同期,新能源汽車也被列入國家級 “863”計劃重大專項之一,自此,中國占據新能源汽車發展先機。
自2010年起,中國從發展節能低排的發動機/混合動力系統,到順利發展包含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再到現在意圖培育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發展,這其中緣由都與國家發布的規范性、支持性和規劃性政策密不可分。
行業政策背景:貼合國情的政策推動汽車整車制造行業一步一腳印發展
2018年以前,我國汽車產業政策主要為規范性文件,隨著近年來中國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實現汽車國產化,愈來愈多的政策傾向于規劃類和支持類,汽車產業的主要政策內容為:對汽車消費的促進、對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加強區域間(境內/境外)在汽車產業方面的合作、汽車產業低碳化要求、對汽車產業企業的補貼等方面。針對汽車產業的規劃類政策較少,但各省市均相應國家號召,出臺較多針對汽車產業的政策。
從國家層面的政策來看,或因汽車產業在質量、品控等使用安全相關方面較重要,故汽車產業規范類政策偏多,不僅如此,繼新能源汽車“騙補門”之后,國家也相繼發布了更嚴格、嚴謹的新能源汽車補貼規范性政策;而因國家層面的汽車產業政策絕大多數均偏向于中長期的規劃,故規劃類的政策相對較少,而國家汽車產業支持類政策也較多,通過補貼、專項資金、稅收減免等方式鼓勵居民的汽車消費、企業對新能源和智能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研發、以及汽車產業產業鏈上的補足、增強等行為。
我國31個省市的政策都在各自發展階段的基礎上,依據本土的產業發展情況在整體汽車產業政策上作出調整,各省市具有各自的產業政策特點,部分省市的特色在于汽車物流、汽車租賃、汽車保險等領域,例如天津、山東、寧夏等地;也有部分省市的特色在于區域合作關系,或內部合作,或是與境外地區合作,例如山西、遼寧、吉林、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等地;亦有部分省市通過對建設項目的土地、國家級數據等方面的支持,例如重慶。
行業發展現狀
1、已成為汽車整車制造第一大國
根據OICA統計披露的數據顯示,2012-2021年,全球和中國的汽車產量均呈波動態勢,在2019年以前全球和中國汽車產量走勢基本相同,但在2020年全球汽車產量較大下滑的時候,中國的汽車產量維持與2019年差距較小的水平。
2021年,全球汽車產量回升至8000萬輛以上,中國汽車產量亦回升至2600萬輛以上。
注:由于OICA的逐年公布方式,部分年份的數據會在后一年進行修正,故來自于OICA的數據存在一定差異性,前瞻選取的是經過修正后的數據,下同,不再贅述。
從中國的汽車產量占全球汽車產量比例來看,中國的汽車產量占比最高,且其產量占比從2012年的不足25%一路增至2021年的30%有余;這或許表明中國依然成為全球汽車整車制造第一大國,且全球汽車整車制造產業仍有向中國轉移的趨勢。
2、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為全球市場的1/3
2012-2020年,全球和中國的汽車銷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2018年后全球和中國汽車銷量開始下降;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跌下8000萬輛,中國汽車銷量則跌為2550萬輛以下。根據中國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中國汽車銷量達2600萬輛。
注:截至2022年3月30日,OICA暫未披露2021年全年的汽車銷量數據,故僅將數據對比至2021年上半年,下同,不在贅述。
中國不僅是汽車產量大國,亦是汽車消費大國。截至2021年,中國已蟬聯7年全球汽車產銷第一,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國汽車銷量已近全球汽車銷量的三分之一。
3、市場集中度
總體來看,我國汽車行業的市場集中度較高,不論是從CR3、CR5,或是CR10,2020年,汽車行業CR3均超50以上,主要是因為汽車行業具有高行業準入門檻、高技術壁壘、高資金壁壘等投資特性。但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集中度相較2019年有所下降。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中國華南和華北地區領頭與境外汽車整車制造強國抗衡
——國際區域競爭:中國在汽車生產能力上具有壓倒性優勢
「汽車產量:中國汽車產量甚至高于歐洲/美洲」
2012-2021年,中日美德法五大汽車整車制造強國的汽車產量均呈波動態勢,而中國的汽車產量遙遙領先其他四大汽車整車制造強國。不僅如此,中國的汽車產量甚至高于歐洲/美洲的汽車產量,2021年,中國汽車產量逾2600萬輛;而歐洲和美洲的汽車產量僅在1600萬輛左右;這表明從汽車產量來看,中國具有較強的產業競爭力。
「汽車銷量: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略勝美國一籌」
2012-2020年,中日美德法五大汽車整車制造強國的汽車銷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態勢。雖美國汽車產量遠不及中國,但美國的汽車銷量超過中國汽車銷量的一半,中國汽車消費市場仍略勝美國一籌。
——國內區域競爭:華南和華北地區競爭較激烈,東北地區具有競爭潛力
「企業數量:華東地區中大型企業較多,華南地區中大型企業比重大」
從中國汽車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來看,2020年,華東地區中大型企業較多,共898個,其次為華南地區,共353個大中型企業。整體來看,華東地區仍具備較大發展優勢。
注:圖中數據僅根據各省市統計局公布的2020年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進行統計計算,部分省市暫未公布,但該數值仍具有一定參考價值,未公布企業數量的省市地區為天津、內蒙古、河北、山東、江西、上海、河南、海南、重慶、云南、寧夏、青海和新疆,下同。
中國汽車行業中大型企業數量占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的比例來看,2020年,雖華東地區規模以上數量和中大型企業數量較多,但從該比例來看,華東地區的小型車企較多;而東北和華南地區雖數量不及華東地區,但其大中型企業占比相對較多,從這個角度看,華南地區也具備一定的發展競爭力優勢,且東北地區或具備一定的競爭潛力。
注:因各省市統計局暫未公布2021年完整的汽車行業相關數據,故僅統計并對比2020全年的數據,下同,不再贅述。
「生產能力:華東和華南生產能力較強」
2020年,中國汽車行業華東地區汽車產量最多,近700萬輛;其次為華南地區,其產量近500萬輛;排名第三和第四的為華北地區和東北,兩者汽車產量為300-400萬輛;華中、西南和西北地區的汽車生產能力處于較低水平。從七大地理分區的產量來看,中國汽車行業生產能力較強的區域為華東和華南地區,華北和東北地區具有一定的生產能力競爭優勢。
2、企業競爭:參與者眾多,各領域競爭者
汽車行業的代表性公司中,大多企業均布局乘用車、商用車和專用車領域,僅小部分企業涉及部分,例如中國重汽、蔚來、小鵬和理想。
從企業的核心研發技術、研發投入情況和銷量綜合判斷來看,上汽集團在業內最具有核心競爭力,其次為比亞迪汽車;其原因為:上汽集團全方位發展且發展狀況較好,美中不足的是其研發投入水平交底與其他企業;比亞迪的優勢則在于其站在新能源汽車(包含乘用車、商用車和專用車)的風口,且其刀片等研發技術水平較高。
注① :蔚來汽車包含在江汽中,小鵬部分包含在海馬中,均未單獨統計,下同。
注② :★為一星,☆為半星,該評分根據前瞻所收集到的企業研發投入及銷量數據,以及公開資料信息總結的技術關鍵詞進行綜合評定。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2025年,新能源新車銷量將達汽車新車總銷量的20%
總體來看,汽車整車制造行業在短期內的總體趨勢仍在于包含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展望來看,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且其核心零部件的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高;,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充換電服務便利性顯著提高。
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規?;瘧?,充換電服務網絡便捷高效,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有效促進節能減排水平和社會運行效率的提升
2、汽車整車行業將迎來巨大變革,格局重塑
從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將逐漸替代市面上傳統的燃油車,在未來領跑汽車整車制造行業;而智能汽車目前仍受限于技術水平,但隨著我國技術研發不斷投入,攻克技術難點后,智能汽車將逐步邁入成長期,但這是一個較為長久的過程,參考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或需至少10年的時間才可形成初期的市場化。
從汽車整車制造企業來看,汽車整車制造企業或將選擇出海,并補足自身在產業鏈上的不足,形成穩固的產業地位。綜上所述,前瞻認為,汽車整車制造行業將隨著新能源和智能汽車的發展,以及車輛和零部件國產化,原有的汽車格局將會迎來巨大變革,重塑現有格局。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汽車整車制造行業需求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從當前汽車整車制造行業市場環境出發,以市場需求作為依托,詳盡地分析了中國企業當前的發展規模、發展速度和運營情況。同時,佐之以全行業近幾年來全面詳實的一手市...
品牌、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