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2:《2022年中國水力發電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現狀、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長江電力(600900)、湖南發展(000722)、閩東電力(000993)、黔源電力(002039)、三峽水利(600116)、桂冠電力(600236)、桂東電力(600310)、西昌電力(600505)、郴電國際(600969)、湖北能源(000883)等
本文核心數據:水資源規模;社會用電規模;水力發電裝機容量;水力發電量;水電消費量;區域和企業競爭格局等
行業概況
1、定義
水力發電(hydroelectric power)是指利用河流、湖泊等位于高處具有位能的水流至低處,將其中所含的位能轉換成水輪機的動能,然后再以水輪機為原動力,推動發電機產生電能的過程。
水力發電的基本流程:具有水頭的水力—經壓力管道或壓力隧洞(或直接進入水輪機)進入水輪機轉輪流道——水輪機轉輪在水力作用下旋轉(水能轉變為機械能)——同時帶動同軸的發電機旋轉一—發電機定子繞組切割轉子繞組產生的磁場磁力線(根據電磁感應定理,發出電來,完成機械能到電能的轉換)——發出來的電經升降壓變壓器后與電力系統聯網。
2、產業鏈剖析:
水力發電行業上游只要包括工程咨詢、原材料與設備供應商。上游原材料主要為鋼筋混泥土、鋼材等,市場供應充足,國產化程度高;發電設備主要包括電動機、水輪機和變電器等,其中,發電機主要依賴于進口。中游為水力發電建設和運營,中游企業的最大成本為折舊,收入來源主要為發電收入。下游主要涉及售電主體和電力用戶,其中電力用戶用電需求不斷增長,需求比較穩定。
行業發展歷程:國家規劃引導行業穩定發展
1910年中國第一座水力發電站——石龍壩水電站開始建設,拉開了中國水電建設的帷幕。之后中國水電行業經過不斷學習和探索,逐漸掌握了自主設計和建設的能力。隨著我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國家開始逐步探索水電行業投資體制和建設體制改革,逐漸解決建設資金和市場定價的問題。同時,國家方案規劃的制訂不斷完善水力發電的布局,推動水力發電技術的發展。為滿足電力系統日益增長的調峰需要,抽水蓄能電站也在快速發展。
行業政策背景:綠色發展要求、電價機制深化促進能源結構轉變
近年來,我國出臺多項與水電發力相關的政策,推動水力發電行業的建設和發展。2016年發布的各項“十三五”規劃,全面布局了水力發電行業的五年發展。經過五年的建設發展,我國如今的水力發電能力已經有了大幅度提升。在“十四五”綱要中,再次明確強調了可再生新能源的重要性,要求加快水電站的布局,推動能源清潔化。
2021年3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加快西南水電基地建設,安全穩妥推動沿海核電建設,建設一批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基地;建設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基地;加強重點水源和城市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建設;布局一批堅強局部電網,建設本地支撐電源和重要用戶應急保安電源。建設電力應急指揮系統、大型水電站安全和應急管理平臺。
資源供給情況:水電能資源豐富
我國是世界上水電能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水能理論蘊藏量居世界第一位;同時,我國水能資源的技術可開發量和經濟可開發量均名列世界第一。水利部公布的《2021年中國水資源公報》數據顯示,2014-2021年,我國水資源總量呈波動變化。2021年,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9638.2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7.3%,比2020年減少6.2%。
社會用電情況:用電規模不斷提升
根據中電聯的數據,2013-2021年全社會用電量逐年提升。2021年1-12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8.31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3%,兩年平均增長7.1%。2022年1-8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5.78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4%。
產業發展現狀
1、行業發展規模:投資規模和裝機容量占比均有所下降
從投資規模來看,根據中電聯的數據,2021年,全國主要電力企業合計完成投資10481億元,比上年增長2.9%。全國電源工程建設完成投資5530億元,比上年增長4.5 %。其中,水電完成投資988億元,比上年下降7.4%。
從裝機規模來看,2014-2021年,我國的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逐漸上升,其中,全國全口徑水電裝機容量也在逐年上升,但上升的幅度相比于總體較低,因此從水電裝機容量在占比上逐年下降。2021年,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達23.8億千瓦,全國全口徑水電裝機容量達3.9億千瓦,占全部裝機容量的16.4%。
2、行業供給情況:水電發電量整體上升,但電廠廠用電率還處于較低水平
從發電量來看,隨著我國水力發電裝機容量的提升,近年來我國水力發電量總體也呈上升態勢,2021年中國電力總發電量為8376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8%;受汛期主要流域降水偏少等因素影響,水力發電量為13401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1%;中國水力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16.0%。
從電廠廠用電率來看,根據中電聯數據,2017年以來,中國水電電廠廠用電率一直保持在0.3%左右,而火電電廠廠用電率則高達6%。發電廠的廠用電率是指單位時間內廠用變耗電量與發電量的百分比,是評價發電廠運行效率的重要指標之一。
注:2021年前各年數據為截至11月累計數據,2022年數據為截至8月累計數據。
3、行業需求情況:需求規模整體上升,供需形勢總體平衡
2021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83128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0.3%;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平衡,部分地區有富余,局部地區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應偏緊,疫情防控期間電力供應充足可靠,為全社會疫情防控和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堅強電力保障。
由于電無法被大量儲存,同時電的儲存成本較高,因此我國的電力行業產銷比較高,接近100%。根據水電產量占比對2014-2021年我國水電消費量進行測算,2021年水電消費量為133百億千瓦時。
注:測算模型假設我國供用電結構相同,測算公式:水電消費量=(水力發電量/總發電量)*居民總用電量。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四川、云南、湖北的水電裝機容量及發電量均處于領先地位
從裝機容量分布來看,截至2021年末,我國水力發電規模最大的省份為四川省,水電裝機容量達到了8887萬千瓦,其次為云南,裝機容量為7820萬千瓦;排名二到十位的省份分別為湖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福建、浙江和青海,裝機容量在1000-4000萬千瓦不等。
從發電量來看,2021年中國水力發電量最多地區為四川,水力發電量為3531.4億千瓦時,占比26.37%;其次是云南地區水力發電量為2716.3億千瓦時,占比達到20.29%;再次是湖北地區水力發電量為1531.5億千瓦時,占比達到11.44%。
2、企業競爭:長江電力裝機容量占比最大,市場集中度較高
我國的水力發電行業以國有壟斷為主,但是三峽集團的長江電力水電裝機量約占到全國的11.64%,五大發電集團旗下的水電總裝機規模約占到全國的三分之一,約30.77%。從市場集中度來看,我國水力發電行業五大集團與長江電力總和接近市場的一半份額,行業集中度較高。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裝機容量和開發程度有望繼續提升,抽水蓄能占比將不斷擴大
2021年2月國家能源局下發可再生能源消納目標建議函,官方首次正式提出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標25%并確保完成,明確2030年可再生占比須達到40%。根據中國水電發展遠景規劃,到2030年水電裝機容量約為5.2億kW,其中,常規水電4.2億kW,抽水蓄能1億kW,水電開發程度約60%;到2060年,水電裝機約為7.0億kW,其中,常規水電5.0億kW,新增擴機和抽水蓄能2.0億kW,水電開發程度73%,屆時基本達到西方國家的開發水平。
2、大力發展抽水蓄能,建設綠色水電
水力發電存在不穩定的缺陷,同時水電站的建設會給當地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提高水電利用率和解決環境問題是未來水力發電的兩大趨勢。水電行業可以利用抽水蓄能裝置提高電力儲能,以解決當前水電供需時間上的不均衡;同時,大力發展綠色水電也是當前解決環境問題的必然趨勢。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水力發電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水力發電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水力發電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水力發電行業未來...
品牌、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