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3:《2023年中國城市供熱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現狀、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聯美控股(600167);惠天熱電(000692);寧波能源(600982);華通熱力(002893);京能電力(600578);華電國際(600027);金房節能(001210);東方環宇(603706);工大科雅(301197);豫能控股(001896);渤海股份(000605);哈投股份(600864);瑞納智能(301129);中原環保(000544);杭州熱電(605011);ST熱電(600719)等
本文核心數據:城市供熱行業市場規模;集中供熱管道長度;蒸汽供熱能力;城市供熱面積;采暖季天然氣月均消費量
行業概況
1、定義
城市供熱行業屬于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城市供熱系統是指利用集中熱源,通過供熱管網等設施向熱能用戶供應生產或生活用熱能的供熱網絡。
城市供熱系統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即熱源、熱網和熱用戶。熱源又稱熱力的生產,主要是指生產和制備一定參數(溫度、壓力)熱媒的鍋爐房或熱電廠。熱網是輸送熱媒的室外供熱管路系統,是熱源與熱用戶連接的紐帶,起著輸送和分配熱源的作用。熱用戶是指直接使用或消耗熱能的室內采暖、通風空調、熱水供應和生產工藝用熱系統等。
從供熱范圍的角度來看,城市供熱主要分為集中供熱模式、分散供熱模式。所謂集中供熱,是指在工業生產區域、城市居民集聚的區域內建設集中熱源,向該地區及周圍的企業、居民提供生產和生活用熱的一種能源方式。常見的集中供熱模式有熱電聯產、區域燃煤鍋爐、燃氣鍋爐、工業余熱利用和生物質供熱等方式。與集中供熱模式相對應的是分散供熱模式,常見的分散供熱模式有小煤爐、熱泵等方式。
2、產業鏈剖析
城市供熱產業鏈上游是原材料和零部件生產,如煤炭、石油、天然氣、新能源的供應;電子電器、儀表儀器、設備構件、閥門等的零部件;中游是城市供熱,包括熱力生產以及管網布置,下游是城市供熱的消費用戶,分用途有居民、商業和工業用途。
中國城市供熱的參與者重多,上游能源供應商有中煤集團、新天然氣、云南能投、江蘇新能、上海電力等;零部件有西門子、匯中儀表、正元地信、中核科技等;中游企業就是本行業的主要參與者,如聯美控股、寧波熱電、大連熱電等;下游是采購熱力的公司如中鐵集團,地方供熱公司以及使用熱能的企業群體和居民。
城市供熱行業發展歷程:中國城市供熱行業進入國產替代加速階段
我國供熱行業發展經歷五個階段,由為工業企業供熱走向城市集中供熱。
第一階段(1950-1970年):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供熱企業絕大多數以向工業企業提供生產用蒸汽為主要業務。
第二階段(1980-2002年):熱電廠數量增加,仍以向工業企業供熱為主,熱力行業缺乏長期規劃。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城市集中供熱得到快速普及,增速遠超工業用熱力。
第三階段(2002-2016年):以2003年發布的《關于城鎮供熱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為標志點,實行用熱商品化、貨幣化,供熱市場化進程正式啟動。
第四階段(2016-2020年):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城市人口數量的上升帶來了供熱需求的不斷增長,推動供熱行業的快速發展。
第五階段(2021年至今):智慧供熱階段,是指通過現階段物聯網技術為核心組建成無線物聯網。進行供暖過程中收集各個熱源站點實時數據,并且收集管道和室內加裝各類無線傳感器,將這些數據發送至控制中心或云平臺。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注重鼓勵企業提高自主技術能力
近年來主要圍繞著雙碳政策、節能減排、老舊小區管道改造、城市建筑熱能效益的主題進行了政策性的引導和規范。城市供熱的重點政策文件有住建部發布的《“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實施方案(2022-2025年)》等,政策上重點強調了綠色建筑和老舊供熱管道的改造。
行業發展現狀
1、中國城市供熱行業市場規模穩步增長
據住建部統計數據顯示,從城市供熱總量來看,2013-2021年我國城市供熱規模呈穩步增長趨勢。2020年中國蒸汽供熱總量為65054萬吉焦,較2019年減少13萬吉焦,同比下降0.02%;中國熱水供熱總量為345004萬吉焦,同比增長5.35%。根據歷史數據初步核算,2021年蒸汽供熱總量達354845萬吉焦,熱水供熱總量64872萬吉焦,2021年城市供熱總量達42億吉焦,2016-2021年供熱總量復合增長率為3.14%。
2、中國城市供熱行業集中供熱管道建設加速發展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全國城市地下供熱管道規模不斷擴大。根據住建部發布的城鄉建設統計公報顯示,2016-2021年我國集中供熱管道里程逐年增長,初步核算,2021年為60.73萬公里,同比增長19.7%。
3、中國城市蒸汽供熱能力九成以上來自熱電廠
在市場需求及相關政策推動下,城市供熱保持較快發展。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2020年,全國熱電廠蒸汽供熱總量整體呈現上升趨勢,2020年,全國熱電廠蒸汽供熱總量9.16萬噸/小時,為近年來最大能力水平,占全部蒸汽供熱能力的88.5%。經初步核算,2021年我國熱電廠蒸汽供熱能力達到10萬噸/小時,占全部蒸汽供熱能力的91.9%。
4、中國城市供熱面積受地產業影響增速放緩
2013-2021年,我國集中供熱面積逐年增長。2020年中國城市集中供熱面積為98.82億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熱面積為74.3億平方米,占供熱總面積的75.2%;公共建筑供熱面積為21.56億平方米,占供熱總面積的21.8%。2021年全國集中供熱總面積為98.78億平方米。
5、中國城市供熱整體需求旺盛,采暖季消費量較高
2016-2021年采暖季和非采暖季天然氣月均消費量逐年增長,2021年非供暖季為29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5.6%;初步核算供暖季月均消費量為330.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1%,我國采暖季城市供熱行業需求旺盛。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山東、遼寧供熱面積遙遙領先
從中國供熱面積的省市分布來看,2021年,全國供熱面積為98.82億平方米,全國共有20個省市開通了城市集中供暖。供熱面積最多的是山東省,2021年為15.93億平米,其次是遼寧省,供熱面積為13.28億平米,河北省供熱面積為8.78億平米。這三個地區對城市供熱企業的需求較大,歸因于這些地區工業、居民采暖需求量大,供熱設施齊全等因素。其他北方地區供熱面積較大的依次是黑龍江、山西、北京、內蒙古、河南、天津。
2、企業競爭:聯美股份保持較好的市場競爭優勢
城市供熱行業發展已久,最早對城市供熱進行運營管理的是事業單位,后來事改企后,中國城市供熱行業企業在市場體制下凸顯各自的競爭優勢。業內玩家按照注冊資本和進入市場的時機可做粗略劃分,包括早期進入玩家、中晚期進入玩家,通過市場經營積累和是否受資本市場青睞能反映出企業的市場吸引力。
早期進入市場的企業中,最早進入的是1992年成立的協鑫能源,同時也得到較好的資本運作支撐,目前注冊資金高達16億元。1995年進入行業的寧波能源目前已經上市,注冊資本超過11億元。
中期進入的企業中,資本支撐力度最大的是聯美股份,成立于1999年,目前注冊資本超過22.88億元,是城市供熱行業當中最具競爭優勢的企業。
較晚進入的企業當中融資能力逐步提升的企業是瑞納智能和春城熱力,因此盡管進入市場較晚,但由于涉及智慧供熱,注冊資本具有優勢,春城熱力成立于2017年,目前注冊資本已經超過4.6億元。
中國城市供熱行業大部分先進入的例如廊坊發展、天罡儀表、天時能源主要是吸引本土區域的投資者,在當地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城市供熱朝運營智能化、熱力商品化、清潔化發展
我國城市供熱行業正在朝智能化、熱力商品化、情節化發展。從供熱運營模式和計量的角度看,當前的供熱服務效率仍有很大的技術提升空間。通過智能供熱能夠顯著提高供熱效率,相關技術將被推廣應用于更多居民住宅以更好地滿足市民的供熱需求。
熱力商品化是城市供熱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逐步取消按面積計熱收費、推行按用熱量分戶計量收費的辦法,這一辦法將推進節能和環保工作,提高城鎮供熱質量。
城市集中供熱政策中要求提升清潔能源的使用,清潔能源提供更多元化的熱源建設方法,其中生物質能憑借著其可再生、低污染的特點,符合低碳排放模式的潮流,越來越受到行業重視。不久的將來,以秸稈等為代表的生物能源有望成為城市供熱的新寵。除此之外,地熱能、核能、熱泵、垃圾焚燒等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將促進供熱能源結構的調整,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十分明顯。
2、未來城市供熱行業市場潛力巨大
我國城市供熱市場仍會維持較快的速度增長。環保、節能、適宜、有利于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供熱方式將成為未來供熱行業發展的方向。隨著城市供熱改革的進一步發展,供熱行業標準化和規范化等因素將促進城市供熱行業的市場規模增長。2014-2021年,我國城市供熱行業蒸汽和熱水供熱需求總量的年復合增長率為3.14%,初步預計2022-2027年我國城市供熱行業將繼續保持年均3%的平穩增長態勢,到2027年,我國城市供熱行業供熱需求總量為50億吉焦。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城市供熱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城市供熱行業的發展背景、市場規模、競爭格局、區域發展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城市供熱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城市供熱行業未來...
品牌、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