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國城市智慧停車項目運營模式及企業格局分析
城市智慧停車發展背景分析
——我國智慧停車概念界定
根據國家標準《智慧城市 智慧停車總體要求》(征求意見稿),智慧停車(smart parking),是指利用信息和通信技術實現城市停車資源的監測、管理、服務,提高城市停車資源利用率和管理效率、提升城市停車服務質量的一種智慧應用。
——智慧停車緩解城市停車“兩難一亂”難題
隨著國內汽車消費能力及保有量水平的提高,以及房地產、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停車位數量增長遠不及汽車保有量上漲速度,城市停車需求形成巨大缺口。與此同時,傳統停車模式信息化水平低,停車場或停車位之間的數據信息無法互通,傳統停車模式越來越無法匹配行業現實需求。綜上因素,導致近年來國內各大城市普遍面臨停車難、停車亂、管理難“兩難一亂”等問題,停車位供給嚴重失衡、車位使用不均衡、缺乏有效共享機制、停車場及車位信息“孤島”等問題日益凸顯。
在上述行業背景下,城市智慧停車應運而生,智慧停車是基于互聯網、大數據、AI等新興技術手段,將城市停車資源高效整合,實現路內和路外停車資源狀態的實時更新、停車位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停車場利潤的最大化和車主停車服務的最優化。
經過近年來的持續快速發展,國內智慧停車市場滲透率持續提升,在提升車主的停車效率和便捷度方面作用明顯,較大幅度提升路內停車位和路外停車場的運營質量和管理水平,受到廣大車主用戶和停車場運營方的歡迎,對于解決城市停車“兩難一亂”問題也發揮了突出的作用。
——政策助推城市智慧停車行業快速發展
停車問題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乎城市發展也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當前,城市停車難已經成為城市民生主要問題之一,停車行業越來越得到宏觀政策的關注和重視。
自2015年以來,我國停車產業政策密集出臺。2015年8月,國家發改委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首次明確了在智能化停車建設方面,大力推動智慧停車系統、自動識別車牌等高新技術的應用,積極引導車位自動查詢、電子自動收費通行等新型管理形態的發展,提高停車資源的使用效率。之后,隨著《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關于開展城市停車場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關于開展ETC智慧停車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關于近期推動城市停車設施發展重點工作通知》等一系列智慧停車產業相關政策的頒布,政府層面從城市規劃、建設試點等多個方面加強對智慧停車行業的指導,為我國智慧停車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助力城市智慧停車行業健康與快速發展。
其中,國家發展改革委于2021年5月發布的《關于推動城市停車設施發展的意見》明確了未來幾年我國城市停車發展兩步走的戰略目標:到2025年,全國大中小城市基本建成配建停車設施為主、路外公共停車設施為輔、路內停車為補充的城市停車系統,社會資本廣泛參與,信息技術與停車產業深度融合,停車資源高效利用,城市停車規范有序,依法治理、社會共治局面基本形成,居住社區、醫院、學校、交通樞紐等重點區域停車需求基本得到滿足;到2035年,布局合理、供給充足、智能高效、便捷可及的城市停車系統全面建成,為現代城市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另外,在提升裝備技術水平、優化停車信息管理、推廣智能化停車服務、鼓勵停車資源共享等方面給出具體建設指導意見:
城市智慧停車主要場景分析
——城市停車場景劃分
根據不同應用場景,城市停車可分為路內停車和路外停車兩大類,由于城市停車問題涉及面廣,包含政策、體制、技術、用地、資金等方面,不同的停車模式優缺點會有所不同,具體如下:
——路內智慧停車:重點構建智慧停車信息采集終端體系
路內停車具有開放式的特點,無法通過出入口道閘系統進行管理,另外路內停車資源較為分散,狀態更新速度較快,主要面臨著車位信息不透明、繳費管理不到位等問題。而路內智慧停車解決方案重點是搭建智慧停車信息采集終端系統,通過智慧信息采集設備,打通零散的路內開放式停車位資源與智慧停車綜合管理平臺的鏈接,實現路內車位信息共享和動態管理,避免車主盲目尋找停車位引起的擁堵,提升客戶尋車效率。
——典型案例:松立集團——“慧停車”城市級靜態交通管理平臺
松立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政府、企業和用戶提供數字化基礎設施和運營服務,是全國領先的智慧場景綜合運營與技術服務商。
松立集團基于自主算法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慧停車”平臺,是全國首個基于視頻識別技術的城市級智慧停車解決方案,將側向視頻識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靜態交通場景深度融合,具體通過途瞰高位相機、途睛視頻樁、途瞻路牙機、達臻智能識別一體機、達智智能值守機等前端智能識別設備與靜態交通管理平臺進行數據交互,實現對城市路內、路外停車場景的數字化、平臺化、可視化管理,為車主提供車位查詢、預約、長租、導航、無感支付等智慧停車全流程服務,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在目前國內的路內停車領域,松立集團在業務規模、產品種類、覆蓋區域、技術兼容性、運營體系建設等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公司通過“互聯網+”搭配靈活的運營模式,為政府、停車管理企業和廣大車主提供解決停車難、收費難、管理成本高的高效解決方案,大幅提升了城市公共停車資源的利用率、周轉率、收繳率,并逐漸形成全國范圍內區域聯動的城市級智慧停車管理平臺及信息實時共享系統。截至2022年9月,公司已在北京、上海、青島、貴陽、淄博、聊城、舟山、海東、嘉峪關等30多個城市地區成功落地,簽約泊位達20余萬個,服務車主2500萬以上。
——路外智慧停車:智慧信息技術助力停車場無人化管理
目前,國內的大部分路外停車場仍然采用人工管理模式,停車場經營普遍面臨著傳統管理效率低下、經營成本較高、停車場信息孤島等問題,停車場管理運營方對于停車場信息化改造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實現停車場線下管理向少人化、甚至無人化方向發展,這已經成為路外停車場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
通過搭建智慧、高效的路外智慧停車管理信息平臺,憑借高清視頻采集技術、智能車牌識別算法等,實現對出入車輛的車牌進行精準識別,使得車輛進出停車場無需等待,無需停車,緩解高峰期入場擁堵情況,并結合物聯網、4G/5G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實現快速停車、反向尋車、自助繳費等功能。管理信息平臺支持自動匯聚多個路外停車場資源信息,實現路外停車數據接入全覆蓋,有效解決停車數據孤島問題,為停車監管、停車運營、停車服務業務應用賦能,另外還可共享給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門,助力智慧城市、智慧城管、智慧交通建設。
建設路外智慧停車管理信息平臺可大大降低停車場經營成本、防止停車費流失、提高泊位周轉率,方便客戶泊車、支付便捷、提升客戶體驗。
——典型案例:捷順科技——“捷停車”打造城市級智慧停車整體解決方案
捷順科技創立于1992年,是全國領先的智慧停車服務提供商和智慧城市數字生態運營商。捷順科技以城市級智慧停車云平臺為核心業務,構建了完整的城市級智慧停車解決方案。在社會化接入方面,創新管理服務和理念,通過構建面向城市級的公眾出行和企業自治服務體系,讓服務型的政府形象更加深入民心;在政府內部信息共享方面,通過構建全市一套標準,一個服務體系,一張圖的立體化目標,實現零資源互聯互通,給政府提供一個“智慧”的公共管理平臺,最大化程度節約資源,實現可自運營的生態模式落地。
具體在路外停車業務方面,捷順科技歷經多年智能終端操作平臺行業經驗積累,集智能硬件技術、視頻分析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等多種技術融合,實現崗亭收費、中央收費、二維碼支付、無感支付、自助服務等停車支付業務,滿足停車收費、車輛特征分析處理、當班管理、業務托管、信息上報等現場業務處理,實現通過組網扁平化、組成模塊化、功能組件化、視窗角色化、控制遠程化的新架構系統,具備客制性高、可塑性高、擴展性強、安全性高、實施交付快、交互體驗簡潔等特性,支持車牌自動識別、線上支付、無感支持、電子發票、遠程托管等停車場無人值守模式。
城市智慧停車項目運營模式
——城市路內停車與路外停車管理運營對比
由于占地性質、功能的不同,路內停車與路外停車在定價機制、管理模式、運營模式等方面會有所不同。城市智慧停車項目建設以及管理運營模式的選擇,需要根據不同的停車場景,選擇合適的停車智能產品和先進技術綜合解決方案,并通過精細化管理達到較好的智慧停車項目運營效果。
——路內智慧停車運營模式:新建項目以政府授權為主,而特許經營權出讓項目增長較快
由于路內停車資源屬于公有資產,智慧停車項目運營以政府部門為主導,其運營模式主要可分為四種類型:政府指定委托、PPP/BOT、特許經營出讓、政府直管。
2022年上半年全國新增路內智慧停車項目131個,其中政府授權類項目最多,占比51%;BOT項目占比39%;特許經營權出讓項目占比7%;政府直管項目最少,占比3%。
近年來,國家層面對城市智慧停車項目建設持鼓勵態度,部分地區政府為化解財政壓力,選擇將路內停車資源打包招標、拍賣,由國有或私營企業接盤,承擔路內智慧停車項目的建設、運營及維護工作。根據中國停車網資料,近期城市路內停車特許經營項目呈現明顯增多的跡象。2022年6月,僅新招標的特許經營項目就有近30個,與2021年同期相比增長近2倍,其中95%以上為區縣級項目。
——典型案例:膠州市“政府+平臺公司+頭部企業”合作模式打造城市級智慧停車一體化管理平臺
2021年,膠州市采用“政府+平臺公司+頭部企業”BOT合作運營模式,通過平臺公司招標引入松立集團參與停車設施管理,成立青島政容松立智能停車管理有限公司,搭建城市級智慧停車一體化管理平臺,統籌慧停車“軟件”、“硬件”一體建設,同步研發應用“慧停車”APP,對城區6830個公共停車泊位的智能停車改造并聯網管理(其中包含6000余個路內停車泊位,占全市路內停車泊位的75%),使得停車周轉率自2.0提升至6.0,停車效率提高3倍,停車費收繳率自30%提升至98%以上,有效杜絕了僵尸車對公共停車資源的占用,停車秩序得到有效規范。
——路外智慧停車運營模式:業主直營和外包經營模式并行,互聯網技術應用成為投資熱點
路外停車資源屬于住宅區、商場、辦公樓等建筑業主的私有財產,在管理模式上,由于路外停車場多是專用、封閉的,管理要求相對簡單,傳統的人工管理模式可充分滿足基本管理需要,業主可以自己運營管理或外包專業運營團隊。
近年來,以商業、高端住宅等為代表附屬停車設施服務水平,逐漸成為吸引客流或購房者眼球的重要因素之一,上述場景對智慧停車運營服務要求較高,各大業主開始重點關注互聯網信息技術投資,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車位線上查詢、自動泊車、無感支付、無人管理等功能,使得路外智慧停車服務水平大幅提升,提升市場競爭力。
——典型案例:華潤置地武漢萬象城綜合性智慧停車解決方案
2022年5月,由華潤置地開發運營、萬象城系列最高量級標準的武漢萬象城盛大開業,其停車場設施由華潤置地自主經營,通過與停車場及門禁系統品牌科拓股份公司合作,打造出獨具代表性的高端停車場,提供出入口+引導+尋車的綜合性智慧停車解決方案,以滿足多重標準需求,為武漢萬象城共14個通道、3300余個車位的大型停車場,提供安全、舒適、便捷的一站式停車服務。
城市智慧停車企業競爭格局
——路內智慧停車市場競爭:多元化參與主體,市場競爭激烈
基于信息技術應用的路內智慧停車解決方案,能極大促進路內停車資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公眾停車服務水平,成為緩解城市停車難問題的有效手段,在城市停車需求供不應求的背景下,路內智慧停車市場發展潛力較大,也吸引多方企業積極參與市場建設,市場競爭較為激烈。
目前,國內路內智慧停車市場競爭主體主要可分為四大類:專業停車設備供應商、安防設備供應商、信息技術企業、智慧停車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
其中,智慧停車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基于專業技術和綜合服務水平,占據明顯競爭優勢。以捷順科技、松立集團(慧停車)、億車科技等為代表的行業企業,已逐漸形成規模優勢、模式優勢、經營能力優勢,在企業覆蓋停車場規模、運營泊位數、車主用戶規模、技術研發等方面的競爭優勢逐漸凸顯。部分代表企業經營情況對比如下:
注:1)依據上述企業經營規模、市場滲透水平、專利技術指標綜合評價,最高為★★★★★,☆為半星;2)部分企業未公開披露相關信息,未納入上述分析。
——路外智慧停車市場競爭:行業充分競爭,市場集中度較低
相對于路內停車,路外停車資源為私有屬性,且對停車動態管理技術要求較低,市場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呈現充分競爭態勢,行業內企業整體資金實力與規模普遍偏小,市場競爭也主要集中在一定區域范圍內,行業整體集中度較低。
在領先企業方面,大部分與上述路外智慧停車行業類似,主要是由于智慧停車行業領先企業的業務布局大都采取路內和路外全場景覆蓋策略;而主要區別體現在,路外停車還涉及機械式立體停車等大型專用設備,停車設備供應領域的參與競爭主體有所不同。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慧停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智慧停車行業的發展背景、產銷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智慧停車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智慧停車行業未來...
品牌、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