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深度】洞察2023:中國瀝青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評價等)
瀝青行業主要上市公司:中國石油(601857.SH)、中國石化(600028.SH)、寶利國際(300135.SZ)、國創高新(002377.SZ)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瀝青企業競爭梯隊、中國瀝青企業市場份額、中國瀝青企業區域綜合競爭
中國瀝青行業競爭梯隊
目前,我國瀝青行業的上市企業主要包括:中國石油(601857.SH)、中國石化(600028.SH)、寶利國際(300135.SZ)、國創高新(002377.SZ)。
我國專業瀝青的主要行業參與者由國際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國內大型石油化工體系公司及國內專業瀝青生產廠商構成。國際大型石油化工公司如美國Koch集團、英國BP公司、荷蘭Shell石油公司、韓國SK集團等,具有強大的資本優勢、品牌優勢及技術優勢,在中國市場推動的過程中,更多地通過合資或尋找中資代理商的模式進行。國內大型的石油化工公司,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體系下的石化公司,利用集團石化產品產業鏈向下拓展,但專業瀝青產品并非其主營業務產品,無法完全涉及各細分領域。另一方面,專業瀝青的相關添加劑,來自歐美的產品仍具有一定優勢。
國內專業瀝青生產公司還有寶利瀝青、國創高新等,此類企業更多深耕于路橋方面如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高架、橋面等方面的專業瀝青。中型企業如上海群康瀝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重交再生資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主要銷售彩色瀝青、彩色路面養護材料、瀝青添加劑、特種瀝青等。小型公司深耕細分化領域,如句容寧武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專注環氧瀝青領域,江蘇西爾瑪道路環保材料有限公司重點研發生產霧封層材料等。
中國瀝青行業市場份額
2021年,從瀝青供給格局看,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地方煉廠四分天下:第一類是地方煉廠和中石油,地方煉廠產量占比46%,中石油占比16%,兩者合計占比約60%。第二類是中石化,產量占比32%。第三類是中海油,產量占比6%。
中國瀝青行業市場集中度
中國瀝青行業大型國有企業一般是利用其石化產品產業鏈向下拓展,但瀝青產品并非其主營業務產品,盡管如此,但其品牌優勢較大,如東海牌瀝青、昆侖牌瀝青仍是部分項目所指定的瀝青品牌。且中石化和中石油兩家瀝青生產企業市場范圍覆蓋全國。
我國主營業務為瀝青生產的公司多為民營企業,更多深耕于路橋方面如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高架、橋面等方面的專業瀝青。如上海群康瀝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銷售彩色瀝青、彩色路面養護材料;江蘇寶利瀝青股份有限公司主要銷售道路石油瀝青和改性瀝青等等。
綜上所述,我國大型國有企業瀝青產品品牌影響力較高,其他中小型企業數量多且規模小,對比發達國家成熟市場,行業集中度不高,核心競爭力不強。2021年,我國瀝青行業CR3為2.78%。
注: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國有企業均未公布瀝青行業營業收入且其他中小型企業均為未上市公司,故此處僅以瀝青行業上市公司國創高新、寶利國際與龍洲股份的營業收入進行測算。
中國瀝青行業企業布局及競爭力評價
從區域來看,瀝青行業的上市公司均重點布局國內市場;從瀝青業務情況來看,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寶利國際、國創高新的瀝青產品種類重合度較高,均包括改性瀝青、乳化瀝青、彩色瀝青等。
從企業瀝青業務的競爭力來看,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對于上游原油的控制力較強,規模優勢、品牌優勢大,綜合競爭力排名較強。
中國瀝青行業競爭狀態總結
從五力競爭模型角度分析,因瀝青上游產品原油受國際油價影響較大,且專業瀝青生產商對上游的后向一體化程度較低,因此供應商議價能力較高;瀝青種類豐富、專用性較強,但大類產品工藝成熟、標準化程度高,因此下游消費者議價能力高;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國有企業對原材料的控制力度較強,品牌優勢明顯,因此新進入者威脅較小;瀝青產品暫無明顯替代品,替代品威脅極小;瀝青行業中小企業數量較多,競爭激烈。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瀝青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鏈咨詢、技術咨詢、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瀝青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瀝青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瀝青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做...
品牌、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