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3:《2023年中國銀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現狀、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工商銀行(601398.SH)、農業銀行(601288.SH)、中國銀行(601988.SH)、建設銀行(601939.SH)、招商銀行(600036.SH)、平安銀行(000001.SZ)等
本文核心數據:商業銀行資產規模變化;中資全國大型銀行存款規模;中資全國大型銀行貸款規模;存款基準利率;貸款基準利率;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銀行業凈利潤;各省市銀行數量熱力圖;存、貸款市場份額
銀行業概況
——銀行的分類
根據銀行的功能、股東背景、以及服務范圍,我國銀行體系劃分為央行,即中國人民銀行、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等。此外還有民營銀行、農信社、外資銀行、臺資銀行、互聯網銀行等,均屬于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產業生態分析:數字化轉型賦予行業新動能
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業務板塊主要可以劃分成五大板塊,分別為資產業務、負債業務、中間業務、銀行間業務、國際業務。其中,貸款業務以及存款業務是銀行最核心的兩大業務,在整個銀行業產業生態中,可將存款業務(資金來源)視作行業上游、將貸款業務(資金去向)視作下游。
此外,在銀行業數字化轉型不斷發展到新高度的今天,銀行業產業生態中,金融科技作為銀行體系的重要支撐部分,是連接客戶、業務以及銀行本身的重要紐帶,貫穿銀行各類業務,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數字賦能銀行業主要通過將有效的數據進行收集、分析后呈現反饋結果,以此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通常,各類呈現成果在銀行業的應用主要包括投資產品的精準營銷、更加完善與安全的風控系統等。
從狹義的銀行業來看,目前,我國銀行業參與者主要為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等。分別來看,根據銀保監統計,截至2022年6月,我國政策性銀行共有3家,分別為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國有商業銀行共有6家,分別為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以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行共有12家,包括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等;城商行有130家,包括成都銀行、長沙銀行、北京銀行等;農商行共有1569家,包括上海農商銀行、蘇州農商銀行等。
注:該圖表數據更新至2022年6月
行業發展歷程:從商業化改革到數字化轉型
銀行業作為我國經濟金融的基礎,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銀行業持續根據市場以及國家總體情況進行探索與改革,逐步完成了從完全由國家接管,到相對獨立的發展過程。根據王國剛發表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期刊的《中國銀行業70年:簡要歷程、主要特點和歷史經驗》,1979年至今,我國銀行業發展主要可概括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79年至1992年,為探尋市場化發展階段,期間我國銀行信用機制建立、設立了股份制銀行,銀行開始獨立經營。第二階段為1992年至2001年,為市場化改革階段,期間我國銀行專業化運營方向得以確定,銀行的商業任務與政治任務進行了分離,此外銀行的法制化建設持續推進,建立了銀行間市場。第三階段為2002年至2017年,該階段為國際化改革階段,期間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通過股改上市,同時央行開始發行債券。銀監會的成立是的銀行業風險控制能力得到較大提升。此階段內我國多家銀行設立了境外分支機構,國際化發展步入正軌。第四階段為2017年至今,我國銀行業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不斷增強服務實體的能力。近年來金融科技快速發展,依托云計算、數據庫、區塊鏈等計算機技術的銀行業務持續創新,為銀行帶來新的成長動能。
行業發展現狀
——中國銀行業總體資產規模持續上升
我國銀行業規模持續增長,增速總體較為穩定。根據銀保監數據,2017年至2022年,我國商業銀行總資產規模持續增長,其中,大型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摸占全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最大份額。2022年,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達379.4萬億元,同比增長10.05%,連續兩年同比增速均在10%以上。
從我國銀行業的資產份額來看,大型商業銀行資產份額占比最大,截至2022年12月,我國大型商業銀行資產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的40.4%;股份制銀行占比為17.6%;城商行占比為13.4%;農村金融機構占比為13.4%;其他金融機構占比為15.2%。
——個人貸款規模占比持續上升
從存貸款規模來看,我國中資全國性大型銀行的存款規模持續上升。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2017年至2022年,我國中資背景全國性大型銀行各項存款規模從79.31萬億元增長至119.24萬億元,五年復合增長率達8.50%,2022年同比增速為13.30%。從存款項目細分來看,個人境內存款規模占各項存款比例最大,且占比持續提升由2017年的47.45%提升至2022年的53.05%。2023年1月,我國各項存款總規模為123.42萬億元,個人存款規模達66.79萬億元,占各項存款總額的54.12%。
注:該圖表數據更新至2023年1月
從貸款規模來看,我國中資背景全國性大型銀行各項貸款規模持續上升。2017年至2022年,我國中資全國性大型銀行各項貸款規模由59.47萬億元增長至102.63萬億元,五年復合增速為11.53%,快于存款規模的復合增速。2022年各項貸款規模同比增速為13.16%。從貸款項目細分來看,中長期貸款占比最大,且占比緩慢提升。2017年至2022年,我國中資全國性大型銀行中長期貸款規模由43.73萬億元增長至77.94萬億元,占各項貸款規模比例由73.54%提升至75.94%。其中,2021年中長期貸款規模占比達78.11%。2023年1月,我國各項貸款規模合計為105.48萬億元,中長期貸款規模為80.08萬億元,占比達75.91%。從金融增強服務實體能力的角度來看,增加中長期貸款發放有利于對實體經濟形成支持作用,且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等均需要大規模的投資,中長期貸款需求長期不減。
注:該圖表數據更新至2023年1月
——中國銀行業基準利率低位穩定
從存款利率來看,1994年至今,我國存款基準利率經歷了高位回歸,目前正處于歷史地位點,已超7年處于穩定不變的水平。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23年2月我國存款基準利率各項指標分別為:活期存款利率0.35%、3個月定期存款利率1.1%、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5%、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75%、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4.75%。穩定的利率有助于市場平穩發展,更加適合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和金融市場情況。
注:該圖表數據更新至2023年2月
從貸款利率來看,1994年至今,我國貸款基準利率變動趨勢與存款基準利率相同,目前超7年我國貸款利率處于穩定水平,且為1994年以來最低。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23年2月我國貸款基準利率各項指標分別為:1年內短期貸款利率4.35%、1至5年中長期貸款利率4.75%、5年以上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3.1%、5年以下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2.6%。
注:該圖表數據更新至2023年2月
——國有行、股份行風控能力優異
從銀行經營角度來看,不良貸款余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銀行的信用風險。2017年至2022年,我國不良貸款余額增速歷經先增后減,在2019年達到最高值18.72%,后增速快速下降,2022年,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同比增速僅為4.56%。從細分銀行來看,股份制銀行在控制不良貸款方面表現優異,2017年至2022年,股份制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增長較少,僅由2017年的0.39萬億元增長至0.51萬億元,五年復合增速5.86%。
注:該圖表數據更細至2023年2月
另一方面,資本充足率作為對法人銀行監管的核心指標,可在較大程度上反映銀行的經營風險控制能力以及風險抵補水平。根據銀保監數據,2017年至2022年,我國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的資本充足率總體有所上升,其中大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表現優異,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由2017年第一季度的14.14%上升至2022年第四季度的17.76%。而民營銀行、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有所下降,其中,民營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波動較大,由2017年高點24.98%降低至2022年的12.40%,與農商行資本充足率相近。
注:該圖表數據更新至2022年12月
——股份制銀行盈利能力突出
從凈利潤來看,2018年至2022年,我國銀行業凈利潤總體呈現上升態勢。2018年,我國商業銀行凈利潤達2.30萬億元,同比增速為5.50%,4年復合增速為5.88%。其中,大型商業銀凈利潤占比最高,2022年我國大型商業銀行凈利潤達1.29萬億元,占商業銀行凈利潤比例56.23%。
從資產利潤率來看,2017年至2022年,除民營銀行有小幅上升以外,我國銀行業資產利潤率總體呈現波動下行趨勢。截至2022年12月,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中資產利潤率最高的為民營銀行,達1.03%,也是銀行業金融機構中資產利潤率唯一突破1%的機構。此外,大型商業銀行以及股份制銀行的資產利潤率較高,分別為0.88%、0.79%。
行業競爭格局
——區域競爭: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廣東、四川為銀行業發展聚集地
從銀行的區域分布來看,根據企查貓數據,我國銀行業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廣東以及四川,與我國經濟發展區域格局較為符合,主要原因為銀行業是支持經濟金融發展的重要部分,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廣東、四川對于結算需求、投融資需求等金融需求較欠發達地區更顯著,與銀行業形成相互促進的發展局面。
注:該圖表數據更新至2023年3月
——企業競爭:國有商業銀行占據較大市場份額
我國銀行業競爭者眾多,競爭梯隊明顯,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市場定位有所區別,同時協同發展,為客戶需求提供差異化多樣化的解決方案市場份額分割長期保持較為穩定的局面。從市場份額來看,工商銀行在存款市場、貸款市場均位于首位,市場份額分別達10.58%、11.80%。國有商業銀行共占貸款市場、存款市場規模比例43.68%、47.01%。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十四五”規劃推動銀行業數字化轉型
我國銀行業發展的未來方向主要為數字化轉型驅動單位時間業務完成量快速上升、投資理財產品的精準營銷以及與各行業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帶來的盈利能力、風控能力的大幅提升。近年來,我國頒布多項金融科技、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政策文件,推進銀行進行數字化轉型,同時進一步增強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中國銀行業數字化轉型趨勢預測:數字化滲透率持續提升
根據IDC預測,未來五年,我國銀行業數字化轉型進程將實現如下進度: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銀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鏈咨詢、技術咨詢、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內容:國內銀行業整體運營狀況;我國銀行業發展的經濟金融環境;金融改革下的銀行業發展情況;金融創新下的銀行業發展情況;電信商業銀行發展案例;中美商業銀行...
品牌、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